中石化各煉化企業大機組監測系統分散不統一,未與工藝量參數以及業務系統實現關聯,關鍵機組各狀態監測系統成為信息孤島,難以實現統籌管理。在應用上缺乏早期預警和故障診斷能力, 多采用門限報警技術,存在反復報警、漏報警、假報警現象較多,故障診斷依賴專業工程師的技術能力,缺少數據挖掘,數據分析不足,智能預警和智能診斷能力不足,對關鍵大機組維修決策支持能力弱。
為解決以上痛點問題,中石化建立了基于石化智云平臺關鍵機組狀態監控應用,主要建設內容如下:
本項目基于石化智云基礎架構,利用云資源、技術服務、持續交付中心等云技術及能力,開發了關鍵機組狀態監控應用,包括 5 個一級功能和 34 個二級功能模塊,構建了報警通知-診斷通知-檢修反饋閉環業務處理流程。
項目依托石化智云構建大機組故障診斷模型等共 7 個組件并上架石化智云,賦能石化智云。
本項目將采集到的大機組振動和工藝數據進行預處理后,建立預警模型,輸出預警信息,預警模型分為 5 種模式:常規報警、防止反復穿越報警、趨勢預警、智能快變報警、智能動態閾值預警。
本項目研發構建了包括旋轉失速、喘振、軸瓦間隙、轉子彎曲等 9 個大機組故障診斷模型。
本項目覆蓋了中石化煉化企業 20 家關鍵大機組數據,共接入 490 臺機組振動數據和工藝量數據。同時,對大機組故障診斷模型組件進行國產化適配改造,并上云上平臺。
大機組故障診斷模型是針對離心壓縮機組,采用基于數據驅動和故障機理相結合的方式,通過分析故障機理,結合信號處理方法,提取出高信噪比的振動參數故障特征。
通過對歷史案例數據的總結,形成各類故障的故障特征庫,采用自編碼器 Autoencoder、卷積神經網絡 CNN等數據驅動方法,對新采集的機組振動特征參數進行分類,建立智能診斷模型,實現大機組不平衡、不對中、油膜渦動等 9 類典型故障智能診斷。
1)特征提取研究
a)時域特征提取。時域信號是傳感器采集經數據采集器后的原始振動信號,當設備發生故障時,振動數據的成分會發生變化,但大都被干擾信息遮蔽,無法直接識別。利用統計方法提取的振動信號時域特征,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振動數據中的噪聲干擾,減少數據的冗余信息,并且特征對故障具有一定的指示性。
振動數據統計特征分為有量綱參數和無量綱參數。有量綱參數:峰值、峰峰值、均值、有效值、方差等,無量綱的有:峭度、歪度、波形、脈沖、裕度等指標。上述指標對故障信號均有不同的響應,有量綱參數對設備工況、載荷變化非常敏感,無量綱參數會隨設備故障嚴重程度發生變化。單一特征不能實現變工況運行設備故障的有效預警,多特征融合可以解決單一故障特征故障指示面窄的問題。振動信號的時域特征常用于設備的運行狀態監測,對于工況變化復雜的設備,單一的時域特征參數無法全面監測設備運行狀態,易造成大量的虛警和漏警,還需要頻域特征。
b)頻域特征提取。振動信號頻譜分析是故障診斷最常用的手段,頻譜分析能夠得到振動數據組成成分及其能量大小。傅里葉變換是振動信號頻譜分析的基礎,通過傅里葉變換將振動信號分解為單一頻率成分,可以清晰地看出信號中的主要組成成分,并得出故障特征。
c)時頻特征提取。基于傅里葉變換的頻譜分析只能處理平穩信號,無法處理非平穩信號。小波分析引入窗函數可變的小波基,其分析窗口函數可調,能夠提取到非平穩信號短時、局部信息特征。通過構造小波函數族,將小波分析過程中的小波正交基組擴展為小波正交基庫,實現數據低頻和高頻成分的同時細化和分解。
通過試驗數據對時域、頻域和時頻域特征分析,可以發現,不同特征對故障敏感程度不同,反映了設備不同狀態下振動數據特征間的差異。部分時域特征對軸承故障不敏感,但單一狀態下特征穩定性較好;頻域特征對頻譜結構變化敏感,正常狀態下,特征變化穩定,未出現大幅波動,指示性好;時頻域特征能夠細化頻譜結構,對頻譜異常變化敏感,且故障指示性最好。
2)基于自編碼器的故障智能診斷
a)自編碼器作為診斷模型原理。自編碼作為一種無監督式學習模型,利用輸入數據 X 本身作為監督,來指導神經網絡嘗試學習一個映射關系,從而得到一個重構輸出。算法模型包含兩個主要的部分:Encoder(編碼器)和 Decoder(解碼器)。編碼器的作用是把高維輸入 X 編碼成低維的隱變量 h 從而強迫神經網絡學習最有信息量的特征;解碼器的作用是把隱藏層的隱變量 h 還原到初始維度。
在故障檢測場景下。利用無故障特征數據與各類故障特征數據,構建深度自編碼器網絡診斷模型 AE,并得到正常與故障樣本特征空間;然后將當前待檢數據輸入 AE 的編碼器部分,得到待檢數據的特征 at,計算輸出值 at 與各特征空間A 之間距離,距離最近的判定為待檢數據所在工況。
b)診斷模型分類方法。診斷模型采用以下兩種距離歐式距離和馬氏距離對 AE 模型輸出進行分類:
歐氏距離簡單明了,且不受坐標旋轉、平移的影響。為避免坐標尺度對分類結果的影響,需在計算歐氏距離之前先對特征參數進行歸一化處理。考慮到特征矢量中的諸分量對分類所起到的作用不同,可采用加權方法,構造加權歐式距離。
馬氏距離是加權歐式距離中用得較多的一種,馬氏距離的優點是排除了特征參數之間的相互影響。
3)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故障智能診斷
a)卷積神經網絡作為診斷模型原理。卷積神經網絡是多級神經網絡,包含濾波級(filtering stage)與分類級(classification stage)。其中,濾波級用來提取輸入信號的特征,分類級對學習到的特征進行分類,兩級網絡參數是 共同訓練得到的。濾波級包含卷積層(convolutional layers),池化層(pooling layers)與激活層 (activation layers)等 3 個基本單元,而分類級一般由全連接層組成。本方案設計的卷積神經網絡處理的是一維信號。
b)用于振動信號診斷的一維卷積神經網絡。本項目采用的卷積神經網絡的結構如下圖所示。該卷網包含兩個卷積層,兩個池化層,一個全連接隱含層,以及一個 Softmax 層。診斷信號通過第一個卷積層以及 ReLU 激活層,變為一組特征圖(Feature Maps),再經過最大值池化進行降采樣。重復一次以上操作,將最后一個池化層的特征圖與全連接隱含層相連,經過 ReLU 激活之后,傳遞到最后的 softmax 層。
大機組故障診斷模型目前在中石化集團 20 家煉化企業離心大機組進行應用,實現了大機組不平衡、不對中、 油膜渦動、、喘振/旋轉失速、動靜摩擦等 9 類典型故障自動診斷,為企業維修決策提供有力支持。
自系統上線以來至今應用效果顯著,基于系統智能報警和智能診斷模型已為 20 家企業有效診斷 50 余次,統計結果見圖 5,其中有 49 次為提前發現機組異常,及時告知企業,密切關注機組,避免造成嚴重故障。
本模型通過推廣至煉化板塊其他企業離心大機組故障診斷,可避免或減少非計劃停機或停工事件發生,延長設備壽命,同時減少維修時間,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。
大機組智能診斷模型可大幅度減少對故障診斷專家的依賴,并且確認診斷結論以及檢維修建議的時間縮短 6 倍以上,可大幅縮短機組的檢修周期,降低機組故障停機時間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。
根據應用企業數據反饋:預計一家企業每年降低非計劃停機 1-2 次,根據企業規模不同,為企業減少直接或 間接經濟損失約每年 400 萬,為企業降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。
資料獲取 | |
智能導診機器人在醫院服務 |
|
新聞資訊 | |
== 資訊 == | |
» 深圳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:具有人形機器 | |
» 珠三角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:全球人形機 | |
» 長三角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:完整的機器 | |
» 京津冀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:產業鏈協同 | |
» 老人陪伴機器人市場前景:潛在需求約420 | |
» AI智能交互陪伴機器人核心技術:外觀設計 | |
» AI陪伴機器人-自然交互的陪伴機器人 | |
» 欠驅動機械手的優缺點:節省空間和重量,不 | |
» 全驅動機械手的優缺點:適合功能性和精細操 | |
» 新一代展廳指引服務機器人的機械手的特點: | |
» 機器人產業面臨的三個主要問題:行業內卷無 | |
» 2025年中國機器人應用發展趨勢:深度廣 | |
» 2025年中國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勢:自主創 | |
» 202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形勢:規模將 | |
» 面向煤炭行業的人工智能一體化賦能平臺-1 | |
== 機器人推薦 == | |
服務機器人(迎賓、講解、導診...) |
|
智能消毒機器人 |
|
機器人底盤 |